作者简介
刘林勇,笔名杏林一叟,男,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毛田人,中医医师,文学爱好者。浅谈“宫寒”
宫寒,望文生义,一般人都以为是子宫虚寒,其实不然。“宫”指胞宫,又名女子胞、血室、胞室等。胞宫是女性的重要内生殖器官,关于它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景岳全书》又进一步描述说:“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中分为二,形如合钵,一达于左,一达于右。”可见中医学的胞宫除了包括子宫的实体之外,还包括两侧的附件(输卵管、卵巢)及其功能。“寒”俗称“寒气”,实指“寒邪”,在中医学中首先是一个常见的致病因素。贪凉涉水、感受六淫寒邪侵袭、贪食寒凉食物等都可招致外来之“寒”侵入人体,停滞在人体的经脉、脏腑中(包括胞宫),这种寒多为“实寒”。另一方面,“寒”是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导致生理功能衰退,虚寒内生,或阳虚阴盛,阴寒之邪弥漫的病理状态。这种寒多为“虚寒”。所以,宫寒,即由于外来之寒邪或者是人体脾肾阳虚所生之内寒停滞在女性胞宫,使胞宫的功能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二月边城雪尚飞”,乍暖还寒的初春,春寒料峭。可很多爱美的时尚女性喜欢上装大衣、羽绒服,下装配九分裤,有时明明是长裤,也要卷起裤管,露出一截脚踝,在中医理论中,脚裸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三阴交。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此穴受到寒邪,肝、脾、肾三条阴经同时受伤!除了露脚裸,现在的裤子也越穿越低,上衣越穿越短,露出婀娜多姿的小蛮腰和平坦迷人的小腹,释放含蓄的妖娆与火热的激情,体现了个人性感和魅力。可是,在我们的腰背腹部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命门,肾俞,神阙。腹部最怕冷,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都在腰腹部。命门里藏有真火,是人身阳气的根本,生命活动的动力,对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运输,以及水液代谢等都具有促进作用。人体阳气十足,则百病不生。此外,肚脐也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叫做神阙。变化莫测为神,阙指要处,穴当脐孔,是处胎生之时,连系脐带以供胎儿之营养,故又命蒂,名之神阙。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如果常穿低腰裤,那么就很容易让肾脏和肚脐受到寒邪,从而导致肾阳与脾阳亏损,体内阳气不足。《内经》曰:“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所谓“平旦”,就是太阳出现在地平线的时候。这时,正是人体的“阳气”初生之时,因为初生所以相对弱,也正是需要引导和抒发的时候。这时,肺的肃降功能减弱,同时宣发功能增强。肺主皮毛,皮毛开放,皮毛的散热功能增强。且头部乃诸阳之首,所以,这个时候洗澡洗头等于是把阳气升发扼杀在摇篮里。现在很多女性认为多吃水果可以补充各种营养元素,还可以美白,减肥。《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只为发陈,万物生长而非结果之时,大部分植物花开春夏、结果于秋,所以顺应自然,秋季,瓜熟蒂落,吃水果季节在秋,才是水到渠成。“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水果美味可口,可大多是属于凉性的,诸如西瓜、梨、脐橙等。很多减肥的女孩子,常常不吃主食,而以水果、蔬菜为主要食品,日久同样会出现阳虚寒盛的诸多症状。没有五谷、肉类补充阳气,人体的阳气得不到补充,且大量的水果、蔬菜又会不断损伤人体的阳气,最后发生阳虚寒盛,这种寒邪留滞于胞宫内,形成“宫寒”,出现一系列的月经失调的病症。因此,水果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健康,水果的食用也要有节制,空腹时不要食用,最好在饭后食用。“动能生阳,亦能耗阳。”早上阳气升发,这时候运动是合适的,可是现在很多健美达人,平时每天上下班各种工作已经很辛苦,到了晚上,还专门找时间到健身房运动,直到大汗淋漓,认为这样才是健康的。可是子午流注告诉我们,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心包经是宗气的发源地,最需要静养,所以,晚上不要剧烈运动。古代的寒邪多是在自然的情况下产生的,比如天气突然暴冷,大家没有来得及多穿衣服等。在出现人类的漫长的时间里,人类的身体基本上进化到了适应自然界的四季变化的程度,夏天热,冬天冷,人类的身体基本上是有适应能力的。但是近几十年来空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现象,前几分钟还在高温下炙烤,大汗淋漓,后几分钟就进入了冷得发抖的空调房。这种冷热的交替,毛孔突然郁闭,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现代的人对使用冰箱已成为习惯,一到夏天,女性朋友大口大口喝着吃着冰红茶冰激凌冰水果色拉等冰镇饮料与食物。中医认为:人之所以健康是因为阳气的温煦运化正常,寒凉之物最大的危害在于损耗人的阳气,引起人体功能的弱化,人的内脏功能弱化后就容易引起气的停滞和血的瘀结。“阴胜则寒”,故寒乃阴邪,感受寒邪,最易损伤阳气。“寒主凝滞。寒邪侵袭易使人体气血津液运行迟缓,凝滞阻塞而不通。“不通则痛”,因此,身体“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主收引”。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的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金匮要略》“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中医认为,妇女的身体最怕气血凝滞,因为妇女的胞宫等生理系统,都要依赖血液的温养,一旦遇到寒邪袭来,正气不足的人气血就会凝滞,这样对妇女来讲就会产生威胁,尤其是在生理期的时候,气血凝滞以后,淤积就会难以排出,这样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宫寒可在女性的经、孕、乳、杂病等各方面有多种不同的疾病表现,如表现为月经期疾病的有:月经量少错后、闭经、经期浮肿、经期腹泻、痛经;表现为孕期疾病可有: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宫外孕等;表现为哺乳期疾病可有:恶露淋漓不尽、产后腹痛等;表现在妇科杂病可有: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阴道炎、不孕,子宫肌瘤,还有黑眼圈,黎黑斑,肥胖等等。具体临床表现为:面色晄白或青白,形体略胖、舌质黯淡、舌苔白;白带清稀无味,月经色黯淡无异味,全身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怕冷、手足发凉、腰酸腰凉、性欲淡漠、大便稀溏等,脉象沉濡。在临床上,虚寒与实寒都属寒证,但由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均有区别。虚寒,是指体内脏腑阳气虚衰,寒从内生,或过服寒凉之品,抑遏阳气,使机体阳气不足,温煦生化能力减弱,机体不得温暖,而出现寒证的症状,属阳虚证的范畴。而实寒是指外感寒邪,由外及里,直中胞宫,影响冲任,使体内阴寒过盛,损伤阳气,出现寒的表现。如果有疼痛症状,则会有得温热后疼痛减轻的共同特点,但也有不同,实寒为剧烈疼痛拒按;虚寒为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实寒是寒气侵犯人体之实证,可见到手足冰冷,面色苍白,口淡无味。虚寒则兼有各脏腑功能的衰退虚症,常有怕冷,神疲乏力,精神不振,胃口不开,大便溏泄等症。实寒的病理机制是寒邪凝滞于胞宫,使气血流通不畅,因此治疗为温化寒湿之气,服用少腹逐瘀汤、温经汤等;虚寒的病理机制是脾肾阳虚,虚寒内生,气血流通不畅,治疗可温补脾肾,服用理中汤、艾附暖宫丸、金匮肾气丸等。日常生活,饮食习惯,推拿按摩,艾灸足疗等是预防宫寒的有效手段。人体自身就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多个经络穴位对宫寒有预防保健作用。第一个是关元穴。关元穴在肚脐下三下,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艾灸关元穴可增强人体阳气,补虚益损。对阳气不足,身体虚弱怕冷等症状比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第二个神阙穴,就是肚脐,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灸于神阕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的功能。第三个是气海穴,位于脐下一点五寸,能调节全身虚弱,增强免疫防御功能,经常刺激气海温补气血,补阳,补肾补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另外也可按揉此穴,操作者可取仰卧位,将双手的手掌叠在一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放在小腹上,然后沿着顺时针方向在腹部进行环形按摩,可每次按摩圈,以小腹有温热感为度。此方法具有补肾益气的作用。第四个是命门穴与肾俞穴,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同时还要加上两侧距离背部中线3厘米的肾俞穴。艾灸命门穴与肾俞穴可强肾固本,治疗女性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第五个是涌泉穴,中医学中,人体多数经脉都汇集在足底,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都有密切关系,艾灸刺激涌泉,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会减轻手脚冰凉的症状。按摩亦可强肾,睡前或早起搓揉涌泉穴3-5分钟,可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温肾补阳,这是最简单的补肾方法。第六个是三阴交,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三寸处(自己的手横着放,约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三阴交穴具有健脾益血、调补肝肾之功,是治疗妇科病的第一穴。可以帮助我们维持年轻,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保证女人的魅力。女人常揉三阴交终身不变老。(图片来自网络)
看完了,请分享到朋友圈噢
再弱弱的问一句,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