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IMG
面对房颤的威胁,积极治疗是头等大事!而内科介入射频消融手术作为一项目前非常成熟的治疗房颤的技术,相信很多房颤患者都或多或少了解过这个手术。在这里也大致给大家讲一下射频消融术如何治疗房颤:心脏射频消融术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基本设备包括X光机、射频消融仪及心内电生理检查仪器。而研究发现房颤的触发是因为与心房相连的大静脉上的“心肌袖”发放快速电冲动,另外房颤的持续与心房自身重构也有关。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导管电极在环肺静脉口消融,形成大静脉与心房的“电隔离”,或加上在心房内的某些线形消融,可以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因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很多患者通过该手术解除房颤困扰。但需要注意的是,射频消融手术并非适合所有的房颤患者,可以做的有以下几类:编号:PIC
1、典型的阵发性房颤,年轻、没有系统心脏病、发作频繁、心脏没有变大,这样的病人是非常典型的。2、持续一年以内的房颤病人,有阵发性房颤、心脏不是特别大、没有基础性疾病,或者是持续房颤以后病人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3、房颤持续一年以上,病史不明,可能心房已变大,并且还有一些房颤相关性疾病,治疗就要困难一些。提醒大家,如果您的房颤反复发作,发作时症状很明显,比如心慌、乏力、没精神、活动时气喘等,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而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可以考虑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有患者可能就要问了,查出有房颤,除导管消融外还有哪些方式能够治疗房颤?实际上,房颤的治疗是个较棘手的问题,治疗策略主要有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两方面。首先,应该尝试药物控制。具体怎么用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药物。编号:PIC
房颤的药物干预治疗可能包括:心脏复律、抗凝、用于控制心脏频率和/或节律常见药物:控制心脏频率的药物:能够减慢心跳频率,调节由心房向心室传导的生物电信号。控制心脏节律的药物:能够帮助恢复和维持心脏规整地跳动。抗凝药物:这些药物能够减少导致卒中的血栓形成风险,也能治疗已经存在的血栓。如果是新发房颤:可以试试药物转复,看看能不能转为正常的心律。如果是持续房颤:需要用药来控制心室率在80次/分左右。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血栓。不过,必须清楚的是,药物确实可能使得某些病人在相当长的时间不发作或者几乎不发作。但房颤病灶仍然存在,而且会继续发展。所以,对于房颤来说,用药等于是“维稳”,有些症状较轻、发生中风的危险不高、发作较少或者高龄、身体虚弱、合并其他严重疾病以及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可以选择药物保守治疗。编号:PIC
如果治疗不能降低脑梗塞风险,发作时症状仍比较明显,而且给生活和精神上带来比较大的压力等,可能需要接受射频消融或外科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方式包括:节律治疗(电复律、射频消融/冷冻消融);抗血栓治疗(左心耳封堵);控制心率(房室结消融+起搏器);外科房颤迷宫手术(1)电复律治疗:是通过直流电电击的方法,使无规则的生物电终止,再由窦房结重新发放电信号,使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其优点是转复成功率高,缺点是不具有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2)导管消融治疗:多数患者药物治疗不满意,且长期应用副作用多。而导管消融治疗既避免外科手术,又能治好房颤,主要包括射频消融治疗及冷冻消融治疗(肺静脉结构允许的患者)。(3)左心耳封堵术:房颤心房血栓90%以上源于左心耳,成功进行左心耳封堵术后,房颤患者就可不再终身使用抗凝药物,大大降低了抗凝药物导致的出血风险。编号:M
(4)房室结消融+起搏器:对于不适合消融的永久性房颤患者,并且药物难以控制心率,心衰加重,可选择将房室结消融后,植入永久起搏器,可以有效控制心率,改善症状。(5)外科胸腔镜下房颤迷宫III型手术:该手术是通过3个1.5cm左右微小切口,在胸腔镜监视下,对房颤发源地即双侧肺静脉前庭区域进行射频隔离治疗,确保将房颤的诱发病灶完全隔离,从而消除房颤发作,同时微创手术切除左心耳,减少脑中风的几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对于房颤患者来说,无论是射频消融手术也好,还是其它方式也罢,面对房颤的威胁,医院诊治,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至于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应根据患者病情、检查结果、医师的判断等方面综合考虑才行。编号:IMG
最后想告诉大家,许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得房颤,实际上,房颤通常是由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可能的房颤危险因素包括:心脏相关因素:既往心肌梗死或其他基础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生活方式相关:过量饮酒、吸烟、肥胖、过度劳累等;应引起大家的重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