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为了提高临床护士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能力,4月中旬,我院急诊科徐定芬老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

失血量过大超过机体代偿功能,不能提供足够的组织灌注及氧供,多发生于创伤,但也可发生于自发性出血(胃肠道出血及分娩)等。

那么

为什么会发生失血性休克?

1.上消化道大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急性胃黏膜病变等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

2.大咯血: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肺、支气管癌肿等引起的大咯血。

3.严重外伤或脏器损伤引起的大出血:肝破裂、脾破裂、骨盆骨折、外伤所致的大血管断裂等引起的大出血。

4.妇产科疾病所致的大出血:宫外孕破裂、胎盘早期剥离、产后大出血、子宫破裂等引起的大出血。

5.手术损伤:手术过程中损伤大血管或血管结扎处理不当所致的大出血或严重渗血。

6.血液系统疾病所致大出血:如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抢救

原则

及时补充血容量、积极处理原发病和制止继续失血、补液是治疗的关键。首先静脉快速输入平衡盐溶液和胶体液,必要时予输血。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临床表现有哪些?

1.急性出血征象:根据引起出血原因的不同,临床表现为大咯血、大呕血、便血或柏油样便、严重的鼻衄、伤口出血、术后引流管内出血或缝合口出血及大面积渗血、阴道流血。

2.急性贫血征象:其表现与失血量成正比,临床上常表现为颜面、睑结膜、甲床苍白,口渴、大汗、四肢湿冷及神志改变。部分内失血所致的休克常常以突发的急性进行性贫血为特征性改变,应引起高度警惕。

3.休克的征象:表现为血压低、脉细速或不能触及、心率快、尿量少等。

4.原发病的表现:根据原发病的不同临床表现不一,应注意既往史的询问。

休克分期

一、休克早期:神志清楚,精神紧张,口渴,皮肤苍白、发凉,脉搏细速,脉压变小和(或)血压降低。

二、

休克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口唇、肢端发绀、皮肤粘膜青紫,心率明显加快,尿量减少或无尿。

三、

休克晚期: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血压测不到,无尿,可发生DIC。表现为广泛出血、严重酸中毒以及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休克的护理要点:

1、休克体位:头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

2、建立两个以上的静脉通路,保持输液通畅,以迅速纠正循环血容量不足。原则上补血、补液量应超过预计的失血量。补液原则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通常首选生理盐水,林格氏液,条件允许可使用代血浆类药物,如:羟乙基淀粉酶。

3、补液过程中应注意静滴的速度,如果出血已经控制、补液量估计已充足而血压仍低者,应注意可能存在心肌收缩功能不良,此时可给予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或西地兰等洋地黄类药物,如不宜使用洋地黄时亦可考虑同时加血管扩张剂。

4、开放性伤口立即加压包扎止血,并用夹板固定骨折处。必要时使用止血带扎在患肢中下三分之一处,止血带下垫纱布或棉垫。每小时放松3-5分钟,期间注意观察患肢肢端末梢血供,动脉搏动情况。

5、转运途中,腿部用夹板妥善固定患肢,防止颠簸给患者带来疼痛,并适当抬高患肢,促使静脉回流,减少血液丢失。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出血量、尿量等,做好输血准备,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收治病人的准备。

6、休克病人易产生焦虑、紧张、烦躁不安情绪,及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解释和安慰工作,指导他们配合治疗。保持环境安静,保证病人休息。

谢谢!

通过《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的讲课,让我们学习了失血性休克的相关急救知识,提高护士临床急救、护理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护理资讯小组

赞赏

长按







































北京正规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长沙哪儿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huag.com/gwyjc/2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