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了解这两位医生的故事
为她们点赞!
杨超
2年生的杨超,是一名乡村医生。脱下白大褂的她,也是一名二孩母亲。大学毕业的她放弃在城市当医师的优越待遇,选择了基层,十几年如一日,立足本职工作,一心一意为村民们服务。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她忍住对孩子、对家庭的不舍,一路“逆行”,毅然奔赴工作岗位。
▲杨超在抗疫期间给村民测量体温在个人防护装备不充裕的情况下,她冒着自己被感染甚至把疾病传染给家人的风险,她每天日以继夜地奋战在防疫战线的最前沿,给武汉回来的村民测量体温,询问健康状况,做疾病防控的健康宣教,手把手教会他们怎样做环境物品的消毒等工作,即使吃到群众的“闭门羹”,也要千方百计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杨超在抗疫期间获铜官街道“最美志愿者”称号村里的低保户误食毒蘑菇,上吐下泄,口干乏力,命悬一线,但出于家庭贫困,她拒绝转诊,杨超知道后立刻表示自己将垫付医药费,“没关系,你们先救治,不要考虑钱的问题,让病人安心接受治疗才是最重要的。”由于转诊及时,病人最终化险为夷。事后,该病人拿着土鸡蛋和水果,一定要感谢杨超医师,但被拒绝了。她逢人就说,是杨医师救了她的命。如今的她,仍穿梭在石渚湖村的千家万户中,为确保乡亲们的身心健康,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周红建
身着白大褂,背着简单的医药箱、访视包,一年四季行在村道上,这是乡村医生周红建的工作日常。恪守医德是周红建行医生涯的准则。每次诊治患者,她都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出治疗方案,能够通过口服药治愈的,绝不让患者打针输液;能够在卫生室治愈的,绝不让患者住院。▲周红建在伏案工作中
有位腹痛的女患者给她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患者半夜在家里突然出现腹痛,乏力,家属找到我,我根据病情诊断后发现她很有可能是宫外孕,赶紧让家属转诊至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当晚就明确了诊断,做了急诊手术,如今她健健康康,已经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了,我还做了产妇和新生儿的家庭访视,这是我行医以来最高兴的事。”坚守初心,为人民服务,用心守护着群众的健康。这,便是周红建的人生信条。
▲周红建在抗疫期间获桥驿镇“先进个人”称号
古人说:医者仁术。意思是说,行医者要具有很好的仁德之心,怀着仁德之心去医治他人。凭着热情的服务和精湛的技术,周红建赢得了村民的敬重,她在乡村行医、救死扶伤的同时,体察病人身上的人性闪光点,见证了这里的生老病死,保存着这里的集体记忆,再现了医生在现实社会中的职责与角色。医生,不是神却有着视死如归的气概他们日复一日用爱心传递着真情用关爱奉献着青春医务工作者的真善美给了我们和平年代踏实生活的勇气让我们一起致敬奉献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