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报擦亮口岸金字招牌,讲好国际化故事

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日前,市委常委会听取了青白江区“三重”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并麻辣点评。

“青白江区在一些重点工作推进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要主动服务于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用好铁路港名片,讲好‘国际化故事’”。

围绕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环节,青白江区立足成都国际铁路港打造“蓉欧枢纽”和建设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双重机遇,擦亮口岸“金字招牌”,寻求城市转型,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开放“桥头堡”。

存在问题1:成都国际铁路港如何依托口岸优势,实现“提质增效”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省市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

做好口岸文章

做大临港开放型经济

8月14日,成都自贸通0号仓库内,45台三菱帕杰罗进口平行车整齐排列。这批车隶属于成都正业佶祥平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每辆车的售价在31万元左右,即将陆续交付到客户手中。

成都正业佶祥平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立于年6月,年8月成为成都国际铁路港首批平行汽车试点企业,具有海外直采、货运运输、自主报关、汽车质保、汽车维修、汽车配件、金融保险等产业配套。

企业入驻正式开展业务以后,成都国际铁路港在仓储、报关、检测等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高效、便利的服务。”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企业的业务量实现从无到有,进而实现今年来的多台报关量和一次性台的报关和清关,其间都得到了港区的支持和协助。

平行进口车为成都市民带来的便利,只是成都国际铁路港口岸枢纽提质扩能的一个案例。

目前,成都铁路口岸正有序经营整车口岸、肉类口岸、粮食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申报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全国首个铁路智慧化无人港,对外贸易业迅速发展。全国首创跨境电商铁路直购进口业务,保B业务规模位列全国第五、全省第一。

保税物流中心(B)型

进境肉类指定口岸

进口整车指定口岸

近年来,成都国际铁路港强化国际班列增量提质,加快四向拓展,对外加快形成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已联接境外25个城市、境内14个城市,网络覆盖全世界。

口岸带来了产业集聚效应的持续释放,对成都国际铁路港的下一步计划,我们来看看成都国际铁路港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怎么说。

铁路港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将持续织密成都国际班列运行网络,推进波兰谢米场站收购工作,增加海外站点。做强开放口岸平台,推动粮食口岸正式投运,推动新增装卸线、多式联运中心等开工建设,持续增强陆海联运枢纽的集聚辐射能力

加快强化“运贸产”一体化发展,围绕木材、整车、肉类、跨境电商等商品贸易,加大定制化班列开行。

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枢纽节点城市联系,加强与驻蓉领馆对接,打造“一带一路”对外交往中心,加快临港服务业产业园建设,夯实承办国际性会议承接载体。

积极对上争取市级商贸、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在功能区发展,让广大市民享受到更多的高品质生活。

存在问题2:如何寻求在拓展对外通道,以供应链思维谋划国际物流体系建设上实现突破?

立足四川

供应链体系服务全球

中欧班列(成都)已初步构建起高效、柔性、低成本的全球配送体系。

全球配送体系

为推动铁路港向复合型发展,塑造以供应链为核心的全球竞争力,目前成都国际铁路港已引入国际贸易企业家,引进新华全球购等知名国贸和供应链企业家,落户国际金融、法律服务、商事调解等服务型企业多家。为一批跨国分销企业提供基于供应链全环节的定制化物流服务、专业化清关服务、多样化组配服务。

铁路港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带动更多的四川产品走出去,促进四川融入全球经济格局,成都国际铁路港加快完善供应链体系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目前已开展多项创新。

具体有哪些创新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创新打造服务于跨国企业的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带动成都联想、TCL、戴尔等电子企业由沿海向内陆产能转移,由规模化生产向定制化生产转型,降低生产成本,1月-6月,中欧班列带动四川造电子产品出口30亿美元。带动成都沃尔沃等汽车制造企业,优化零部件及整车的供应链组织模式,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分工,1月-6月带动四川汽车出口近2亿美元。

2创新打造具有内陆港特色的供应链生态圈。深化基于多式联运“一单制”的供应链金融创新,多式联运“提单”从国际铁路联运拓展到海铁、公铁联运领域,服务品类从单一的平行进口汽车延伸到木材、红酒等领域,实现了多产品多通道的“一单到底、全程负责”新模式,已累计签发提单单。

成都国际铁路港下一步计划

依托中欧班列(成都)的稳定开行和开拓创新,成都国际铁路港将进一步完善企业供应链和产业供应链相关要素配置,打造集货物流、资金流、贸易流、信息流四大板块于一体,实现科研、金融、信息、人才、商务、法律全配套,服务全川的供应链综合解决中心。

存在问题3:老工业基地转型如何破除“阵痛”,将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开放型港口城市?

老工业基地转型

泛欧泛亚开放港口城市

新打造的长流河绿道已经成为很多青白江人傍晚时分休闲纳凉的“新去处”。漫步其中,放眼望去,昔日川化、攀成钢的辉煌已成为历史,国家“一五”期间西南地区首个老工业基地面临转型。

老工业基地转型

经过认真研究青白江的特色和资源情况,青白江区委认为,中欧班列(成都)、成都国际铁路港就是青白江转型发展的出路,是从老工业基地向泛欧泛亚开放型港口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

为此,青白江区委围绕“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这一全新定位,提出“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优势,高标准推进内陆开放门户铁路枢纽建设,高质量构建开放型一体化经济协作区,高能级创建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区。

1聚焦港口立城,打造“国际铁路第一港”。青白江区围绕构建国际陆海联运走廊,加快建设国际陆海联运新通道核心枢纽和商贸基地,加快推动金青新“一带一路”大港区规划建设,以铁路港国际化助推青白江国际化进程。

2聚焦产业兴城,推动产业功能区建设。青白江区坚持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抓手,立足“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新经济产业为特色的高质量开放型经济体系。

3聚焦品质优城,建设宜居宜人国际城区。青白江区遵循“一尊重五统筹”,坚持公园城市理念,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功能配套和管理水平,打造宜居宜人国际城区。

—END—

编辑

小帮手-一度夕

校核

小帮手-Allen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huag.com/gwylc/11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