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黄体期
在卵子及滤泡液排出以后,卵泡腔内压力下降,卵泡壁塌陷,颗粒细胞向腔内突出,形成许多皱襞,卵泡膜的细胞及结缔组织、血管也侵入颗粒细胞层。这时泡膜内层毛细血管出血,腔内充满浆液性液体及血液,这些称为血体。接着在黄体生成素作用下,细胞进一步分裂,这时细胞质会有黄色色素颗粒和脂滴,肉眼看上去呈黄色,故名黄体。女性黄体期是排卵后剩余卵泡部分又迅速形成了一个新的内分泌腺体。黄体的发育及结果如何,取决于卵泡排出的卵子是否受精,如没有受精,则维持12-14天左右后退化,这时表现为妇女月经来潮。如卵子已受精,黄体则可维持到妊娠6个月时才开始退化。
黄体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孕酮、雌激素和松弛素。在黄体功能不全的妇女中,大多是孕酮分泌不足。孕酮主要作用在子宫内膜,引起子宫产生分泌期的变化,这对于受精卵着床和维持妊娠是非常必要的。孕酮如分泌不足,会使子宫内膜的分泌期变化受到不良影响。在临床上通过子宫内膜活检,常常发现有些不孕妇女分泌功能欠佳,这不利于受精卵着床。即使受精卵着床,也会因孕酮分泌不足引起流产。据统计,有3-4%的不育妇女是由于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
黄体期有什么症状
1、黄体期是排卵后到月经来潮的前一天,卵巢受黄体刺激素的影响,分泌黄体素,维持增厚的子宫内膜,以利受精卵著床,若无受精卵著床,子宫内膜便会崩解,月经周经随著月经来潮结束。
2、月经周期的第15~28,一般历时14天,此时卵巢内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逐渐形成黄体。(处于分泌期)此期由排卵日算起,到月经到来之前,历时13~14天。这一期内相当排出卵的卵泡后的黄体期,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协同作用下,子宫内膜进一步增生、血管滋长、腺体开始分泌含糖原的粘液。这一期末,子宫内膜的增长达到极点,为受精卵的种植和继续发育准备了条件。
黄体功能不全的症状
1、不孕:因为黄体无法按期的萎缩退化或是不完全退化,持续分泌少量的孕激素,会造成子宫内膜无法按正常时间发生剥落,经前子宫内膜仍旧是停留在早期分泌的阶段,是女性很难受孕。
2、月经失调:部分的黄体功能不全患者病人,是可能会发生月经失调症状,比如月经周期缩短、或是月经过多或是过少、经期延长等症状,严重的危害到女性健康。
3、流产:因黄体功能不全无法分泌出足够的孕激素。所以,即便是黄体功能不全的女性患者正常的受孕以后,也是很难维持正常受孕,从而会引发流产、习惯性流产现象的发生。
黄体酮
黄体酮是由卵巢黄体分泌的一种天然孕激素,在体内对雌激素激发过的子宫内膜有显著形态学影响,为维持妊娠所必需。复方黄体酮注射液:为淡黄色澄明油状液体,每支1ml,含黄体酮20mg和苯甲酸雌二醇20mg。用途同黄体酮,但疗效较好。肌注每日1ml,连用2~4天。
本品主要由人体肝脏微粒体中的细胞色素P酶代谢,酮康唑是细胞色素P酶的抑制剂,因此,酮康唑或其它细胞色素酶的抑制剂可能增加黄体酮的血药浓度。关于这些推测临床尚未证实。
药物过量:没有药物过量研究资料。如有过量,应停止服用,对症处理。
毒理研究:黄体酮是卵巢、胎盘和肾上腺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在充足雌激素存在时,黄体酮能使子宫内膜由增殖期改变为分泌期,为孕卵着床提供有利条件,在受精卵着床后,胎盘形成,可减少妊娠子宫的兴奋性,保持妊娠状态;可促进排卵。
黄体酮治疗月经不调
黄体酮用来人工调整月经周期虽然具有一定作用,但使用时必须要慎重。造成月经推迟的原因很多,此激素不是万能的,滥用不但无效,甚至还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有口服和注射两种剂型。
目前,临床上遇到停经女性,只要不是泌乳素升高引起的,一般会先给予黄体酮进行试验性治疗。使用黄体酮后,如果月经来了,则说明存在孕激素不足,可以继续使用;如果月经没来,就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闭经,包括精神刺激、体重下降、运动量过大、垂体肿瘤、卵巢早衰、子宫内膜破坏等。
注意事项
在还没有诊断明白的时候,一定不要盲目的去诊断,在诊断不清的情况下,盲目、长期使用是错误的。另外,作为激素类药物,黄体酮还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可能会引起体重增加、钠水潴留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浮肿。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是妊娠引起的停经,女性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乱吃,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黄体酮胶囊的作用
1、在月经周期后期使子宫粘膜内腺体生长,子宫充血,内膜增厚,为受精卵植入作好准备。受精卵植入后则使之产生胎盘,并减少妊娠子宫的兴奋性,抑制其活动,使胎儿安全生长。
2、临床主要用于习惯性流产、痛经、经血过多或血崩症、闭经等。
3、在与雌激素共同作用下,促使乳房充分发育,为产乳作准备。黄体酮胶囊的药效黄体酮是卵巢、胎盘褐肾上腺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在充足雌激素存在时,黄体酮能使子宫内膜由增殖期改为分泌期,为孕卵着床提供有利条件,在受精卵着床后,胎盘形成,可减少子宫的兴奋性。
本品可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抑制垂体前叶促黄体生成激素的释放,抑制卵巢的排卵过程,其抗癌作用可能与抗雌激素作用有关。
黄体酮胶囊的副作用
突破性出血,阴道点状出血,体重增加或减少,宫颈鳞柱交界改变,宫颈分泌物性状改变,乳房肿胀,恶心,头晕。头痛,倦怠感,发热,失眠,过敏伴或不伴搔痒,黑斑病,黄褐斑,阻塞性黄疽,肝功能异常。
注意事项:
1、肾病、心脏病水肿、高血压的患者慎用;
2、一旦出现血栓性疾病(如血栓性静脉炎、脑血管病、肺栓塞、视网膜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应立即停药。
3、出现突发性部分视力丧失或突发性失明,复视或偏头痛,应立即停药。
什么是黄体破裂
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好发于14~30岁的年轻女性,因此,有人称之为“青春杀手”。其实,黄体破裂对人的危害因人而异,临床症状及表现也有很大差别。有的可能仅有突然的但很轻微的一侧下腹疼痛,破裂黄体内的毛细血管自行愈合,流出的少量血液也自行吸收,不留任何后遗症。有的则可能发生剧烈难忍的腹痛,为继发黄体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向腹腔,造成持续性腹痛,严重者可因此发生出血性休克,表现为大汗淋漓、头昏头痛、血压下降、四肢冰冷等,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除了腹痛之外,卵巢黄体破裂绝大多数发生于月经周期后半,一般没有月经逾期、阴道出血的症状。内出血诊断之主要根据亦依靠后穹窿或腹腔穿刺。妊娠试验则一般呈阴性反应。因此一例内出血急腹症妇科病人,如没有闭经、出血之症状,且妊娠试验阴性,则应多考虑卵巢黄体破裂之可能。腹腔镜检查可以看到卵巢黄体和裂口,有时可见活性渗血,且双侧卵管正常。治疗原则和宫外孕基本相同,有保守和手术两种方法,但由于反覆出血之机会较小,因此一旦病情稳定后,在严密观察下保守治疗成功之可能较大。如经腹腔镜检查证实本病诊断,则保守治疗更具信心。
黄体破裂的症状
1、患者临床表现之腹痛程度上也可有很大差别,其发展过程则和宫外孕之腹痛基本相同,但在输卵管流产时用腹痛可因反覆出血而多次发作,卵巢黄体破裂则在一次出血后可逐渐自行凝集而止血,反覆发作之机会较少。
2、月经后半期突发下腹部疼痛,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妇检后穹隆触痛,宫颈摇举痛,一侧附件区包块拌压痛.B超可发现盆腔积液及附件区包块,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因其临床表现及体征和B超结果与宫外孕相似,特别是有月经周期延长。尿HCG弱阳性时极易误诊为宫外孕.增加手术机会。
3、除了腹痛之外,卵巢黄体破裂绝大多数发生于月经周期后半,一般没有月经逾期、阴道出血的症状。内出血诊断之主要根据亦依靠后穹窿或腹腔穿刺。妊娠试验则一般呈阴性反应。因此一例内出血急腹症妇科病人,如没有闭经、出血之症状,且妊娠试验阴性,则应多考虑卵巢黄体破裂之可能。腹腔镜检查可以看到卵巢黄体和裂口,有时可见活性渗血,且双侧卵管正常。
黄体破裂的原因
1、自动破裂
正常情况下,黄体内有少量出血,但如果出血太多,就可能增加黄体内的压力,从而发生自发性破裂。有人认为,血管黄体化期间,功能不全,易发生黄体内毛细血管出血,从而导致黄体破裂。
2、外力作用的结果
如下腹受到撞击,以及剧烈跳跃、奔跑、用力咳嗽或解大便时,腹腔内压力突然升高,可促使成熟的黄体发生破裂。此外,性生活时女性生殖器官扩张充血,黄体内张力升高,加上男方动作粗鲁,妇方下腹部受到强烈的冲击,也可导致黄体破裂。
总之,育龄妇女在月经中期后一周左右时间内突发下腹剧痛,应考虑黄体破裂的可能,及时请妇科医生予以会诊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促黄体生成素
促黄体生成素(LH)由腺垂体嗜碱粒细胞分泌。在女性(LH)协同FSH共同作用维持卵巢的月经周期,导致排卵与黄体形成。LH的产生受下丘脑促性腺释放激素的控制,同时受卵巢的正、负反馈调控。LH与FSH联合检测,在女性主要鉴别原发性(卵巢性)或继发性(垂体性)闭经;在男性用于鉴别原发性或继发性睾丸功能低下;同时可鉴别青春期前儿童真性或假性早熟。
在月经周期LH的释放高峰与卵巢排卵有着密切关系,LH高峰一经出现,预示24-36小时卵巢排卵,因此可以在月经周期中监测血清LH峰值,以确定最佳受孕时间。该检测结果以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表示。
黄体生成素高影响女性正常生育
黄体生成素又称促黄体素,在有卵泡刺激素存在下,与其协同作用,刺激卵巢雌激素分泌,使卵泡成熟与排卵,使破裂卵泡形成黄体并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那么,黄体生成素偏高会影响怀孕吗?
因为,女性黄体生成素过高容易使没太成熟的卵子提前排出,受精能力就差,还会导致多囊卵巢;男性黄体生成素过高会影响睾丸精曲管发育,引起精子生成障碍。因此,医院专家介绍说,黄体生成素高是会影响怀孕的。
促黄体生成素正常值是多少
促黄体生成素正常值是多少?专家明确指出,其中,促黄体生成素的主要作用就是促使排卵,形成黄体并分泌孕激素,可以预测排卵。如果促黄体生成素不正常(偏高、偏低),那么,它就会影响雌激素功能从而导致女性不能正常排卵。那么,促黄体生成素的正常值是多少呢?
黄体生成素参与促卵泡激素的促排卵,促进雌激素,孕激素的形成和分泌,促进睾丸合成,分泌雄激素。黄体生成素正常值:男性l.2~7.8U/L;女性卵泡期l.65~15U/L黄体期0.61~16.3U/L排卵期21.9~56.6U/L绝经期14.2~52.3U/L。
促黄体生成素低怎么办
促黄体生成素低的危害:
1、直接导致不孕:黄体生成素低女性子宫内膜不能按正常的时间剥落,经前的子宫内膜仍停留在早期分泌阶段,而且分泌反应欠佳线体上有轻度弯曲,使得女性难受孕,导致不孕症的发生
2、月经失调:有些黄体生成素低患者会出现月经失调现象,如月经周期缩短、月经过多、月经频发、经期延长(可达9-10天甚至更长)等,让女性痛苦不堪。
促黄体生成素低如何治疗:
1、补充黄体酮:如果检查确定女性在黄体期中体内的孕激素偏低、内膜分泌不良,就可通过补充黄体酮进行替代治疗。
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当卵泡发育接近成熟时,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以诱发排卵。而排卵后用药则可以刺激黄体发育、支持黄体功能、增加孕酮合成、延长黄体寿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