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年前进入中国“出道即巅峰”,到现在退出中国市场,三菱汽车在中国的路越走越窄,每一个脚印都写满了遗憾。它低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复杂程度。
败退中国
年10月24日,三菱汽车表示将结束在中国的汽车生产,并退出与广汽集团的合资企业。同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广汽三菱重组的关联交易公告》,拟对广汽三菱、广汽三菱汽车销售公司实施股权调整等重组事项。广汽集团将以1元对价受让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持有的广汽三菱30%、20%股权,广汽三菱将成为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重组完成后,广汽埃安将利用广汽三菱工厂实现增产扩能,计划年6月实现量产。广汽三菱汽车销售公司将由广汽集团与三菱汽车、三菱商事共同持股,持续为广汽三菱车主提供备件和售后服务。靴子落地,传闻终于变成了现实。在此之前,市场上已多次传出过广汽三菱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早在年,三菱汽车首席执行官加藤隆雄表示,该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减少对品牌表现不佳的市场的聚焦程度,削减在欧洲和中国等大型市场的业务。当时也一度被认为广汽三菱要退出中国市场。虽然当时三菱汽车对于退出中国市场一事持否定态度,但却退出在华投资的另一家合资公司。年,原持股25%的三菱汽车退出东南汽车。而在三菱入股前后一段时间,东南汽车曾借助三菱的技术导入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期,形成东南汽车、东南三菱双品牌的发展格局。不过在年三菱转向广汽后,其与东南汽车的合资也名存实亡,直至年彻底退出。公开资料显示,广汽三菱成立于年5月10日,由广汽集团、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三菱商事株式会社三方合资,三方持股比例分别为50%、30%、20%。近年来,面对广汽三菱经营情况的持续恶化,广汽集团也曾出手相救。年9月24日,该公司通过委托贷款等方式将15亿元支持资金中的10亿元投向广汽三菱,以改善其经营现金流;今年6月,广汽集团又按持股比例为广汽三菱提供了不超过9.42亿元的委托贷款。但这些资金并未让广汽三菱“活过来”。今年4月,三菱汽车发布的财报中显示,在财年(截至年3月)的合并财报中计入了亿日元(约合6.27亿元人民币)的营业外费用和亿日元(约合5.44亿元人民币)的特别损失。由于新欧蓝德在内的车型销量低迷,三菱汽车停止在中国当地的新车生产,并计入相关损失。今年7月12日,广汽三菱发出《致广汽三菱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信中披露,受市场转型的影响,销售远未达预期,经营陷入困境。公司经营层和股东方经过慎重讨论,公司于6月份正式进入临时停产阶段,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员结构的优化,最大努力依法依规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财报显示,截至年上半年末,广汽三菱资产总额43.25亿元,负债总额57.40亿元,净资产为-14.15亿元,已处于资不抵债状态。基于此,广汽三菱将其长沙工厂出售给广汽集团以生产广汽埃安的电动汽车。目前,广汽埃安已经到达长沙,即将对生产线进行改造。除了现有的工厂生产线和员工之外,广汽埃安有望同时接盘广汽三菱投资6.7亿元建设,拥有造型试验室、EMC试验室、新能源试验室、综合试验室、试制车间和科研楼的研发中心。业内分析认为,三菱汽车退出中国市场,更有利于三菱汽车和广汽集团双方摆脱劣质资产。广汽埃安接盘长沙工厂,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名存实亡
事实上,继东南三菱解体后,日本三菱在中国的最后一家合资公司——广汽三菱早已经名存实亡。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产销数据中,广汽三菱的产量自今年4月份开始变为0,定格在一季度的辆;而在销量方面,广汽集团称因数量太少不再单独公布广汽三菱的销量,而是跟其他品牌合在一起对外公布,其纳入中汽协统计的销量数据则定格在1-4月份的辆。从产销量上来看,广汽三菱在一季度结束之后就已经处于停产状态了。这家由广汽与三菱共同出资成立的合资公司,在其十余年的中国市场生涯中,共计产销了近80万辆新车。在广汽三菱鼎盛时期的-年,年销超过10万辆,但自年起以“腰斩”之势急转直下,去年全年仅销售了3.36万辆,降至历年最低。(见图表)以硬派越野广为人知的三菱,在中国市场何以走到今天的地步?业内分析认为,三菱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品单一,且在新能源汽车大行其道的阶段又没能及时调整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决策,导致其迅速失去竞争力。据广汽三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