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土木
年已经过半,按照惯例,又到了各家主机厂公布上半年销量的时间,受疫情和供应链影响,上半年的车市表现并不理想,但每个时期不变的定律就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新能源市场逆势增长,订单远超产量;燃油车市场低迷,各品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销量下滑。其中合资品牌的起伏最明显,但对于那些大体量的品牌来说,目前的下滑程度是能够接受并控制的。
但对于一些本就开始被边缘化的合资品牌来说,那就是灾难性的,而广汽三菱正是那一只“热锅上的蚂蚁”。
上半年销量出炉,不妨看一看,吕国杰这位广汽三菱销售部长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大势已去的销量
据广汽集团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年6月广汽三菱销量为辆,相比去年同期下降62.4%,连续三个月销量低于2千辆。
从今年上半年各个月的销量来看,广汽三菱仅2月份销量同比有所增长,其他月份销量均低于去年同期,且跌幅巨大。其中,1月销量辆,同比下降29.5%;2月份销量辆,同比增长21.0%;3月份销量降至辆,同比下降66.6%;4月份销量低至辆,同比大跌82.1%;5月份销量也只有辆,同比下滑71.1%;6月份销量辆,同比减少62.4%。
今年1-6月,广汽三菱累计汽车销量辆,与去年同期的辆相比,下跌54.18%。
曾经靠发动机赚得盆满钵满的三菱,已经风光不再了。
畸形的销量结构
具体到车型来看,今年前五个月最受欢迎的欧蓝德销量也只有辆,其他车型累计销量都不到1千辆。其中,三菱劲炫1-5月累计销量辆,奕歌累计销量仅辆,而阿图柯累计销量也只有辆。
不难看出,整个广汽三菱都在依靠着欧蓝德一款车型苦苦支撑。但偌大的中国市场,能够凭借单一车型撑起整个品牌的也就只有理想做到了。
但,一个有雄厚资本支撑的造车新势力,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打造的爆款车型;和一个风雨飘摇的合资品牌,凭借仅剩的口碑和情怀支撑销量的车型。两者何来可比性?
所以目前来看,广汽三菱走上了一条两头都是死胡同的路。如果仍然坚持以欧蓝德为主力,那么等到情怀被消耗完的那一天,广汽三菱也就完了;如果全身心投入新车型的研发,短期内更是难以保证销量。
这个畸形的结构已经成了死结。
没有诚意的新能源转型
其实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广汽三菱本来还有另一条光明大道,那就是全力转型,押注新能源车型。显然,广汽三菱也想到了这一步,但阿图柯被推出的那一刻,这条路又被广汽三菱自己堵死了。
明面上,阿图柯被宣传为广汽与三菱技术合作下的成果,但实际上它是基于广汽埃安AIONV的GEP2.0+纯电专属平台打造,除了造型不同,在车身尺寸、动力数据、配置水平等方面就是妥妥的一个“换壳车”。
披着合资的皮,实际用的是广汽的技术,与自主品牌比,没有性价比;与合资品牌比,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品牌影响力。
想要转型却没有诚意,如何获得市场认可?
混乱的营销战略
作为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销售公司销售本部本部长的吕国杰,正是凭借20年在基础岗位上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极强的销售能力才获得广汽集团的认可。
广汽三菱算得上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但如今的广汽三菱情况却不容乐观。这种情况下,吕国杰个人的能力已经发挥不出来了,只能用一套“死马当活马医”的策略吊住广汽三菱最后一口气了。
怎么医?那就是全力保下欧蓝德,只要欧蓝德还在,广汽三菱就还在。所以多年没有更新的欧蓝德迎来了全新升级。
那又为什么是“死马”?因为曾经靠着“硬派”、“越野”这些标签立足的三菱,在全新欧蓝德上使用了1.5T+CVT的动力组合,成了一辆妥妥的家用SUV,到头来两边不讨好。
短期来看,这一策略或许还能够再卖一波“情怀”,但未来的道路必然越走越窄,说不定就是一条“断头路”。
写在最后:
中国市场太大、汽车品牌太多,跟不上时代,就会被淘汰。广汽三菱用惨淡的销量给所有还有所幻想的品牌上了一课:不思进取、贩卖情怀、没有技术支撑、读不懂消费者、不会顺应时代,每一项都是“死罪”。四面楚歌的广汽三菱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理清楚自身的发展和转型策略,来一次最后的“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