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回暖又出事多家日系车企宣布涨价

白癜风复色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201577.html

自疫情爆发以来,汽车行业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例如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紧张等等。经历了无数挑战的洗礼之后,我国汽车市场在原本属于淡季的7、8月份焕发出了活力,各大车企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然而,在市场逐步回暖之际,日系车企却纷纷宣布提价,涨价幅度最高达3%。

据央视财经报道,日产汽车日前宣布,将对旗下纯电动汽车主力车型聆风提价,日产聆风目前在日本国内的售价约合人民币18万元,到9月22日为止该车型将继续维持这一价格,但自9月23日开始将暂停订购,重启销售后会公布上调后的价格。

从报道的情况来看,日产聆风涨价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受俄乌局势影响,作为车载电池的主要原材料锂,价格已经涨到了年的6倍,镍也达到了去年的2倍以上;

二、汽车普遍使用的钢铁、铝等原材料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三、物流成本出现上涨。

原材料涨价,车企更被动

从相关渠道获得的信息来看,日产汽车并不是第一家宣布涨价的车企。自8月1日,三菱汽车宣布将微型面包车德利卡D:5的售价提高8.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元),将小型车MIRAGE售价提高3.3万日元(约合人民币元),涨幅均约为2%。随后,越来越多车企也相继加入了涨价“大队”。

8月4日,马自达宣布对C-30SUV和马自达3两款车型涨价6.6万日元;

8月25日,斯巴鲁宣布将森林人的价格提高5.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元)。

对于产品提价原因,斯巴鲁首席财务官水间胜之曾表示:“稳步推进修改车辆价格,以抵消原材料价格的影响。”这意味着,此次日本国内多家车企宣布调整价格的原因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当然,这一点在丰田汽车上也得到了印证。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作为日本车企“龙头”的丰田,已经与日本制铁就车用钢材达成协议,自年度下半财年(年10月-年3月)开始,日铁向零部件公司供应的价格将会比上半年提高约4万日元/吨,涨幅近两到三成,达到年以来最高。

从目前获得的信息来看,日系车企纷纷涨价的情况暂时只局限于日本本土,并没有对全球汽车市场造成辐射作用。

涨价潮或再次掀起?

不过,在看到大批日本汽车企业对产品进行涨价时,不少人都在猜测,此次日本车企的涨价是否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连锁反应。从现阶段的市场情况来看,日本车企宣布涨价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上游原材料成本始终处于快速增长状态。

事实上,自年以来,国内新能源产业链整体的便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各大锂电池材料价格持续走高,导致动力电池成本大幅攀升。

以涨价最活跃的碳酸锂为例,年年初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30万元/吨,较去年年初的5.5万元/吨均价上涨了%。当前,电池级碳酸锂综合报价达到42万-46.5万元/吨,且有相关人员向缸哥表示“上门采购碳酸锂的客户不问价格,有货就拿”。

可以看出,电池原材料的紧缺程度依旧是影响汽车市场持续发展的难题。按照相关车企提供的数据显示,当碳酸锂涨价至30万元/吨时,每辆纯电动车的成本上涨约元;当碳酸锂涨价至40万元/吨时,每辆电动车成本上涨约1.1万元。

面对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车企也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产品的定价,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假如说为了能够确保产品售价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区间,那么涨价幅度必然不可能随着原材料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然而,如果车企通过在智能配置等方面进行重新调整,从而保证价格的相对稳定,那么势必会影响消费者的购车欲望,或导致产品销量降低。换句话说,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不仅为车企带来了极大考验,同时也让车企变得愈发被动。

需要注意的是,原材料的上涨已经不再局限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包括钢铁等在内的一系列原材料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因此,在产业链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排除国内车企会宣布涨价的情况发生。

自主品牌的启示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原材料价格上涨并不是当前才出现的问题,而是从去年就已经开始。为了能够应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国内不少主流品牌早在今年年初便已经进行了一次涨价。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已经有20多家车企的近50多款新能源车型进行了涨价,囊括了大部分主流产品。

不得不承认,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确实走在了行业的前列,但是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还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从年1-8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早已经超过了当初预定的目标值。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普及上确实有着明显的进步,但是高速增长的渗透率却令新能源汽车产业陷入了“困境”。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业链仍未得到完善。换句话说,当国内汽车产业加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产业链的完善。

当然,与日本本土车企不同的是,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原材料资源上储备较为丰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原材料压力。反观日本本土车企,在原材料方面除了需要向外寻求供应以外,还需要支付相对高昂的运输成本,尤其是在疫情时代下。对此,不少业内人士预计后续日本相关车企大概率还会出现涨价情况。

总结

从长期的角度出发,缸哥认为整个汽车市场出现涨价的情况,或许还会维持一段时间,甚至这种涨价行为会对整个市场形成较大的影响。当然,这一系列的影响主要还是集中在车企,毕竟如何平衡价格和市场之间的变动,是车企在现阶段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huag.com/gwyyy/115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