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给你消下毒,会有点凉。要给你打个小针,不要害怕。”手术前,护士与病人的对话为冰冷的手术室增添了几份温馨,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语言处方”,让手术台上的病人心里有了依靠。这样一幕,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时常出现。
这是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提倡的“优质服务”。年初,由该院护理部副主任、手术室护士长张蓟发起。
“你拉着我的手,我感觉好多了”
“什么是优质服务,就是要满足病人的需求。”张蓟说,“手术台上的病人最需要的是安慰和依靠。手术室护士最重要的就是配合医生,安抚患者。我们配合的越好,医生就越方便,患者受的苦就越少。”
年1月26日,刚做完剖宫产手术的李女士被推出手术室时,含泪握着张蓟的手不停地说谢谢。李女士是一位急诊入院的年轻准妈妈,患有高血压,胎心又不稳,而李女士对剖宫产手术又特别害怕,当场大哭起来,拒绝进手术室。张蓟得知后迅速赶来,轻轻地拉着她的手,告知手术的程序和安全系数,缓解她的情绪。手术中,张蓟紧紧地握住她的手,陪她聊天,直到手术顺利结束。
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没有亲人陪护,只有冰冷器械的碰撞声,病人难免会恐慌。有些病人在被推进手术室与家人分开的一瞬间,有的害怕的大哭起来,有的默默地流眼泪。“如果病人情绪波动比较大,会影响子宫收缩,引起大量出血,是很危险的。”张蓟说。
“你单纯的给她解释一些手术间的环境,说些‘放心吧,我们会好好的照顾你’的话是起不到效果的。我发现当握住她的手时她会紧紧地反握你的手。等她平静下来之后,我们开始一系列的操作,告诉她麻醉进行到第几步了,把每一步都要提前告知她,慢慢她就会放松下来。”
现在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的手术室里,打麻药期间的两三分钟,巡回护士都会把手里的活放下,站在病人的旁边,拉着病人的手与病人沟通。
“这其实就是一个小小举动,但带给病人的好处,是远远大于占用我们几分钟时间的。”也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张蓟成功配合医生完成了数万例手术,并带出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温情的手术室护理团队,赢得了无数手术患者的称赞。
“每次要松开手时,有些病人会要求能不能再握一会。”张蓟就像哄小孩一样,“那咱们再握2分钟。”
如今,张蓟的“牵手服务”已成了手术室的最暖心的细节,在手术室里经常会听到患者说“有你在我身边,我就放心了”、“你拉着我的手我感觉好多了”。
14年的手术室工作,张蓟勤学和创新
张蓟,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护理学院,在护理岗位第一线工作14年。从最初剪脐带时弄手术医生一身鲜血的尴尬到今天的驾轻就熟,她付出的不只是时间,更多的是精力和耐心。
手术室工作的特殊,经常因突发手术或抢救加班加点。压力大,是张蓟14年的最大体会。“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人不敢离开郑州市区,如果遇见抢救,必须在20分钟内赶到,不管你人在哪。”但再苦再累,张蓟对于自己从事的护理工作,有着非同一般的偏爱与执着。
张蓟的职责就是在出现紧急情况下能有条不紊地协调整个现场,支配护理抢救小组的人员,不至于抢救过程中忙乱。手术室,面临生死抉择的“大场面”是常事,但面对危机时刻,作为手术室护理“掌门人”的张蓟时刻大胆、有序。
“手术结束后,我们谁也不能离开,病人需要留在手术室观察。有次一位产妇大出血,从傍晚七点多抢救,到半夜十一点多手术顺利结束,观察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七八点情况平稳后送到病房,我们的任务才算完成。”被问起事件发生在何时,张蓟笑着说,“经常性的,记不清了。”
勤奋好学、不断进取。工作中,她刻苦钻研业务,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因妇科腔镜特殊器械长度都在30-40厘米,当她发现手术室手术台上妇科腹腔镜特殊器械放置不方便,且容易从手术台上滑落,不但不易于医生操作同时还影响手术进程,在外出进修后,医院手术的特点,她将“马鞍袋”改进后引进入手术室。较之前大大的方便的医生的手术操作,获得手术医生的一致好评。
面对腹腔镜手术使用电凝刀等使腹腔内产生大量烟雾影响手术视野是一直困扰妇科大夫的难题,“以前情况不明显,是因为不管是妇科还是产科都是开腹手术比较多,现在妇科手术发展的比较快,像腹腔镜手术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现在我们院妇科90%的手术都是腹腔镜,但由于手术楼是老楼,手术间内没有层流系统,产生的大量烟雾被排放到手术间内无法从室内排出,影响了医护人员及病人的身体健康。”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张蓟带领手术室护理团队创新研发了排烟三通装置,使电凝钳止血产生的烟雾迅速从腹腔内吸引到管道中,医生的视野不再受到烟雾的困扰,手术时间前后缩短近20多分钟。据张蓟介绍,今年排烟三通装置将大范围的在该院投入使用。
说到为何会选择在手术室工作时,张蓟毫不犹豫地说,“手术室专科性比较强,需要不断更新换理念,整个手术过程都在不断的改进、不停的学习,我很感兴趣。从最机械的手工到现在的电外科,医院已经开始使用机器人手术,医院以后也会引进这些高科技的医疗设备,机器人手臂全是英文,包括现在的电外科给的说明书都是全英文,我现在都是搬着字典一点一点的查,在一旁边做好记录,最起码出现故障时知道是哪的原因。”
张蓟笑着说,“我还会向儿子‘取经’。每次他写英语作业时,我就会对他说,‘你教教我。我们共同学习。’”
她是儿子成长中缺席的妈妈
她是医生的好帮手,她是病人的精神支柱,但她却不是一位“好妈妈”。张蓟的丈夫在濮阳工作,因工作性质,两人经常见不到面,更别说照顾孩子了。无奈,张蓟只能把儿子丢给年迈的父母。
说到自己乖巧懂事的儿子时,张蓟神情变的有些伤神,“对他愧疚。”
对于张蓟的工作,十岁的儿子很是理解,“妈妈你这么辛苦了,我的作业自己能完成。”
“儿子从六岁就会做饭了,很早时他脖子上就挂着一把钥匙,上学没人接时就自己回家。”这时的张蓟,眼角早已泛红。坚强的她为了不让自己流泪,用尴尬的笑声掩盖着。但最终,愧疚的泪水还是夺眶而出。
作为一名手术室里的资深护士,她深知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宝贵,尤其是抢救病人时必须挣分夺秒。有一次,凌晨2点医院接诊了一名宫外孕大出血休克的患者,急需手术,接到通知后,她抛下还在熟睡的儿子,医院投入到抢救中。手术一直持续到天亮,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终于保住了者的生命。这时她才想起4岁的儿子一个人在家,当她不顾疲惫飞奔到家时,看到儿子蜷缩在床的一角瑟瑟发抖,被子早被踢到了地上。
“妈妈,你的手术忙完了……”儿子用滚烫的小手拉住她问。她每次加班,儿子打电话叫她回家时,她总会说“儿子,妈妈忙完这台手术就来陪你……”可是,每次都没有实现过。
如今,儿子长大了,也早已经习惯了没人陪伴的周末,甚至学会了自己炒菜做饭给妈妈吃。
“张蓟是个细心好学的人,她心里时刻都在琢磨,跟她配台的手术能大大节省时间。”凡是与张蓟合作的医生都经常这样评价她。
医院地址
大石桥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