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开展,异位妊娠已成为其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研究结果显示,IVF-ET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高达2%~11%,尤其是既往罕见的宫内宫外同时妊娠发生率也明显增高。异位妊娠病因复杂,输卵管病理性改变如输卵管炎症、粘连及其手术史等是IVF-ET后异位妊娠主要危险因素。IVF-ET过程中胚胎直接放入宫腔后3~5d种植,此期间胚胎处于游离状态,有向输卵管游走的可能。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输卵管蠕动及纤毛摆动将胚胎输送回宫腔,确保胚胎着床于子宫内。但输卵管受损时纤毛减少、蠕动受限,不能将胚胎适时送回宫腔,滞留于输卵管内而发生异位妊娠。输卵管有与子宫内膜相似的种植窗,具有适合胚胎着床的结构基础,增加了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一般情况下IVF后异位妊娠发生率<5%,但在有输卵管因素患者中,异位妊娠发生率可高达11%,说明输卵管结构功能改变可增加异位妊娠发生。有宫外孕史者再次发生异位妊娠个概率明显高于无宫外孕史患者。
异位妊娠的发生与助孕方式、移植周期情况、激素水平、内膜厚度等有关。IVF-ET过程中增加胚胎移植数量,有助于提高妊娠率,但也可能增加宫外孕发生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