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述
历
史
郑天如访谈录
访谈时间:年11月5日
访谈地点:医院演播室
人物简介
●年2月
出生于昆山市
●年
参加昆山县卫生局举办的中医学习班,跟随全国名中医郑绍先学习中医妇科
●年
分配至昆山县石浦卫生院工作
●年
医院工作
●年4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
参加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组织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培训班,师从全国名中医郑绍先
●年
根据家传验方参医院自制剂“宫得康”、“洁阴洗剂”
●年
昆山市人民政府记“三等功”
●年
被昆山市卫生局评选为首届“昆山名医”
●年
被确定为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郑氏妇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年
被昆山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人社局等多部门联合授予“昆山乡土人才”称号
●年
被昆山市卫健委授予“昆山医学贡献奖”
●年
被确定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郑氏妇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精彩回眸
01
医院服务态度好
问:郑老,医院起步时的一些情况。
答:医院没有什么名气,设备也不是很好。后来怎么赢得这个市场的呢,就是靠服务,靠质量。当时叫医务上面把关,质量要把关,服务要到位。针对体检单位,我当时组织科主任、医生上门服务,给病人解释化验结果,出治疗方案。渐渐地,我们赢得了这个市场。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好。医院的服务态度好。当时我们的体检科工作人员利用上班八点前这段时间,充分利用我们的设备和人力去做好服务工作。
▲左:20世纪40年代,郑天如和母亲合影;右:20世纪60年代郑天如年轻时照片
02
“有那么一种精神支撑着我”
问: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答:我们孙忠明[1]院长确实不错,他当时提出了四个字:借鸡生蛋。医院到上海去请专家来,医院坐门诊搞专科来带教我们的医生,这个就是他讲的“借鸡生蛋”。这个方法是真的不错,医院搞得兴旺起来。搞了专科之后,医院穷,打不起广告。当时家里有电视机的也不多,我们就搞广播。后来发现光靠广播宣传也不够,我们就开始做广告。白天我要上门诊,就只能利用晚上时间写广告,就是大字报,当时要写十几张。自己写好,然后叫总务科去贴。
我们总务科的一个老同志现在已经去世了,他蛮负责任的。他来找我,他说:“郑科长,刚贴好的广告掉了,怎么办?”我说:“明天开膏滋药的广告一定要贴出去的。”后来我们想了个办法,我连夜写好,我跟他一起去贴。有一天是在下雨,我们两个人一起推着自行车去贴广告。从火车站一路贴到人民路,就是现在人民北路那边的老政府,总共贴了二十几张,整条街上都是我们的广告。因为下雨,广告贴着会湿掉,怎么办呢。我就问老周,他叫周雪良。我说,自行车你来帮我扶好,我来爬到自行车上去贴,这样贴得高,效果好。就是这种精神,我们一起团结向上,为医院发展做一点贡献。那天回到家里,衣服全都湿掉了。我爱人当时就跟我,说快点来喝姜汤,不然要感冒的。现在想起来,当时确实是有那么一种精神支撑着我,也是值得我们现在这些小辈去学习的。
▲郑天如和师兄弟王晓元工作中合影
03
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名字
问:您觉得吸引患者最根本的是什么?
答:是信誉,是治疗效果。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会呢?去年夏天,我们昆山市的党政代表团去深圳考察。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女领导,前几年在我们这边交流轮岗。她很感动,看到昆山人来了,很亲切。为什么?她说,我来你们昆山一共有两大收获。第一大收获是昆山敢为人先的精神,第二大收获就是你们昆山的郑老先生帮我看好了病,让我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我很感激他。我在之前看了八年都没有看好,没有孩子,所以非常感谢他!她就问我们昆山的领导,郑老先生还健在吗?你看,她还在牵挂我,所以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好。在场的几十位团代表都非常感动。谁不愿意听到别人说家乡好,尤其是在外地,别人说家乡好的时候,是很让人感动的。所以,她儿子的名字中就有一个昆山的昆字。她说,这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
▲郑天如跟随老师郑绍先抄方学习(左至右依次为郑天如、许柏泉、吴纪祖)
04
“凡事要多问问”
问:作为郑氏妇科的传承人,您觉得最重要的精神是什么?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答:我们不但要学医术,而且医德也很重要。我母亲和父亲都是老早郑氏妇科的,都是二十八代传承人。我跟师我的伯伯郑绍先[2],他也是第二十八代传承人。他们都很关心病人,对病人和蔼可亲。虽然那会儿的病人很多都是从农村来的,但是他们对待病人都是非常的亲切。对病人很亲,对病人很关怀,这是一种很好的医德。
有一件事,让我体会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有一个中年的男士是南通的,高高大大、胖胖得很魁梧。有一次上班,他跑到我的诊室拉着我的手说,谢谢郑老先生给我女儿第二次生命。谢谢,谢谢,昆山医生好,昆山人好。他这个眼泪,真的叫热泪盈眶,力气大地把我的手都拉疼了,我跟他说我是医生,这是应该的,我们看病就是要救死扶伤,这是我们的本分。
当时是这样的,他的女儿是南通医专毕业的,医院就到药店去卖药。她那天来找我看病,是下午一点半到诊室来,我一看这个女同志啊脸色苍白,捂着肚子满头大汗,我一问感觉挺像宫外孕。我就问她,你有男朋友吗?你这个脉象像喜脉,如果你不太放心的话,最好化验一下。结果一做化验,小便阳性;一做B超,盆腔有积液、腹腔内有积液,子宫附件上有一个包,我就跟她说,你可能是宫外孕。她当时就哭鼻子了,说老先生你不要瞎说,我没有男朋友怎么会有喜脉。我跟她说你要相信科学,B超和化验都证实了,你要相信这不是假的。她说我要回去,我刚到昆山一个月的时间我没有钱,我要回去上班了。我一看当时的时间已经下午三点半了。后来她还是要走,说她没有钱,要回南通看。我说不行,就给她开了住院单,让她住院去。
后来下班后,我到住院部病房一查,没有这个病人。我就马上赶到长途汽车站,因为到南通最晚的一班车子,好像是三点钟。我一算这个时间她可能赶不上,应该没有上车。然后当时晚上九点多钟,我饿着肚子推着自行车去找她。她病例上没有写清楚,就写了人民路药店,那么人民路朝南到北一路很长,一共有五六家药店。我只能一家一家地问有没有这个小青年?一直到正阳桥边上的那个药店,我打听到了有这个小青年。我就跟那个看门的老大爷说,这个事情你一定要帮帮忙,人命关天,快点去把她找回来,这个腹腔内都出血了,她有多少血可以流。老大爷被我说服以后,他就立马叫边上的小姑娘去问。外地的小姑娘很辛苦的,在昆山举目无亲,她住在哪里呢?就住在蓬朗乡下的一个轮胎厂,跟她同学住在一起睡一张床。这个老大爷蛮好,当场把她接过来,医院,然后到妇科去做手术,把她的命救了回来。
如果当时不是努力地找她,那这个女孩子就可能危险了,她才21岁。这个事情,我经常跟我的实习生讲。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事情都要多问问,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郑天如与老师郑绍先合影
05
保留对中医的热爱
问:您作为前辈,医院年轻一辈有什么嘱托的吗?
答:学中医肯定要比学西医难,我们中医辨证施治,要有扎实的根基,要保留对中医药的热爱。我们说现在的科技很发达,特别是现在的病人,他们的知识面很广。中医用阴阳五行跟他解释,他是不相信你的,为什么呢?因为中医没有量化感。就像那个月经出血的,只要做个B超看一看,内膜厚度(就知道了)。所以,我们可以中西医结合,利用B超来看子宫内膜的厚度,再用化瘀药轻松地解决这个病。这个方法我就觉得挺好的,所以说我们也要学习现在的知识,要利用现代化的知识和科学来武装中医,要中西医结合。
▲郑天医院膏方节义诊
文中注释:
[1]孙忠明:医院原院长、党总支副书记
[2]郑绍先:医院名誉院长、原副院长,郑氏妇科第二十八代传承人,全国名中医
本文内容节选自郑天如口述访谈记录,文中部分照片由郑天如提供。
▲医院独立建院合影
医院《口述历史》系列
年1月9日,医院独立建院。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医院成功医院之际,设立“医院口述历史文化传承教育项目”,通过对自年建院以来的老专家、老前辈的个人成长史、亲历的重大历史事件、医院各阶段发展等进行文字、影像的采集和整理,医院人“团结进取、勤奋务实、争创一流”的医院精神,医院及各学科的历史脉络,医院温馨进万家的厚积薄发。
——医院“口述历史”工作组
口述历史
责任编辑:夏艳婷
视频导演:江山
文字整理:孟骁
摄影:孙艳
摄像与灯光:周建山谢波
编辑:孟骁
点个“好看”再走好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